文件通知:
 
 
 网站首页 
 部门简介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警钟长鸣 
 宣教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宣教园地>>正文
“北碚之父”的家国情怀
2025-03-02 02:00 转自 风正巴渝  风正巴渝 审核人: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思,重庆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者,中国航运业先驱,被称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他虽为实业家,却清廉简朴,将全部股份捐给国家,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严于律己并教育家人。他不仅在国家兴亡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家教家风上,也令人心生敬仰。              

20207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了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其中一位就是卢作孚,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1926723日,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民生”轮从重庆开往合川,开启嘉陵江上的客运。  

卢作孚一生爱国敬业,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各有建树。他永远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创办民生公司时,即明确公司的宗旨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抗战时,民生公司向前线输送了270多万抗日将士和数十万吨武器装备,向大后方转运了150多万难民和100多万吨物资,为保存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命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卢作孚手握民生公司的千万资产,却一生简朴。他尽管身为民生公司总经理,最初却并没有股权,股东大会为感激他对公司的贡献,赠送给他一些干股,卢作孚考虑到如果不是股东就无法参加股东大会,开展工作很不方便,才勉强接受了这些股份,但是却从未领取分文红利。一直以来,全家老少主要靠他的工资生活。除了供5个子女读书,他还要补助兄弟姊妹,生活非常拮据。一家7口住过最宽、最好的房子,就是位于红岩村的一间40平米的房屋,并且还是公司宿舍。饮食上,一盘泡豇豆、炒莴苣,就是餐桌上难得的美味。就连豆花饭,也只是招待宾客才有的菜品。有时候深夜办公回家,仅有一碗素面。他教育子女:“一个人要在工作上和人比,不要在生活上和人比,即使做一个邮递员,也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邮递员。”

卢作孚一生曾多次为官,但他当官不图名利,只是以大局为重,为国家分忧解难。他出任交通部常务次长和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都是在抗战时期运输最紧张的关头和前后方粮食危机严重的时刻才慨然同意受命。当问题得到缓解,顺利完成任务时,他不贪图名利,随即要求辞职。在任期间,卢作孚也有着严格清晰的纪律界定,一心为公,公私分明,从不利用权力地位和职务之便,为自己或家人捞好处、搞特殊。单位配备的公车,他从不让家里的任何人单独使用,儿女上学读书,没有公共汽车,就步行上下学。妻子进城办事,也只能随他一起清晨进城,深夜办完公回家。

在卢作孚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养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哪怕穿的是粗布麻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然精神富足、乐观豁达。当别人炫耀自己为子女留下了多少资产时,卢作孚只有一句:“我没有给我的儿女准备任何财产。我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他常敦促子女要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他说:“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这番教诲,成为了子女们人生中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他们始终铭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延续着家族的良好风尚。  

小儿子卢国纶读大学期间,得知西南铁路工程局举办会计统计训练班,正在招收学员,于是他准备放弃学业,报考铁路局。在询问卢作孚意见时,他回信写道:“学习环境,由你选择,其着眼点在如何有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服务的能力”“生活的保障不应是你觅工作的目的”,还鼓励他不论在任何环境都要前进。后来,卢国纶立志要把一生都奉献给人民的铁路事业,在铁路战线工作多年,虽然有多次调离另行高就的机会,但始终不改初心、没有动摇。他按照卢作孚的教导,坚持“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注意能力与好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许,1987年被评为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

卢作孚写给夫人蒙淑仪的遗嘱中嘱咐道:“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今后生活依靠儿女;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1984年,61岁高龄的卢国纪恢复重建民生公司,2010年将完整的民生公司交给了国家。

正如梁漱溟、黄炎培、晏阳初等评价卢作孚:“公而忘私,为而不有”“责在人先,利居众后”“忘我忘家,绝对无私”。卢作孚身体力行地为卢氏子孙树立了一个家教家风的好榜样,更如春风化雨,浸润着世人的心灵。  

卢作孚作为“中国船王”,手握千万资产却一生清贫,全家仅靠他的工资生活,住公司宿舍,吃粗茶淡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子女诠释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让子女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追求。他多次为官,却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人谋私利,他对民生公司的管理严格,家人坐公司轮船需照章买票,公车也不许家人单独使用。这种“公而忘私 为而不有”的态度,在帮助其实现远大理想、成就宏伟事业的同时,也为其后人孕育了良好的家教家风。


 


 

关闭窗口

重庆财经学院纪委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
电话:88968718  邮编:401320